家园互动
 淮安市教育局
 幼趣课堂
 
  家园互动 > 父母茶座
打针有些疼
发布时间:2009/12/15 15:05:04  点击次数:929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对待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说打针这件事,一辈子要遇到很多次,任何面对打针,也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何况由此而来的一些心理,还可以迁移到其它事情上。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认为这很简单,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了。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地接受,并培养他们忍耐痛苦的勇气。
    有一次,我在医院走廊里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拒绝打针,他的父亲,一个人高马大的大男人真就弄不住他。父亲看来也是用了力,几次想抓住小男孩,最后都被挣脱。那个小男孩的反抗真可以用“拼了命”来形容,小小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凄厉的哭喊声让人感到震惊,整条走廊都被惊动了。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我记得圆圆第一次因生病打针是在一岁八个月。刚刚懂点事。会说一些话。她得的是急性肺炎,我先带她到门诊看,大夫给开了针剂。取上药后,我告诉她要带她去打针。她可能对几个月前打预防针还有印象,流露出害怕的表情。
    她打预防针时还不太会说话,懵懵懂懂中,屁股被扎了一下,有些痛,哭了几声,针头一拔出来,我赶紧说:“咦,你看这个杯子上还有小猫咪呢”。她的注意力被杯子上印的猫咪想吸引了,就忘记屁股被扎这回事。现在我说要打针,可能唤起她的那个印象了,我抱着她走到处置室门口时,她突然说:“我不打针。”
我停下来对她说:“宝宝现在生病了,咳嗽,还发烧。你觉得生病了舒服吗?”圆圆说不舒服。“那宝宝想不想让病赶快好了?”圆圆回答“想。”她又开始咳嗽了,小脸蛋烧得红红的。我亲亲她的脸蛋说:“大夫开的药就能让想圆圆的病好了,能让宝宝变得舒服。要是不打针,病就总也好不了。”
    小孩子其实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确地把理由陈述给孩子,孩子会听懂的,她不舒服,肯定是想让病赶快好了。圆圆从道理上接受了打针,但她小小的心还是害怕,满眼忧虑的问我“打针疼不疼呀?”我微笑着平淡地说:“哦,有点疼,不过疼的不厉害,就像你那天坐小凳子不小心摔了屁股墩儿一样。”圆圆听了,忧虑有所减缓。我接着问她:“你觉得那天摔个屁股墩儿,是疼的厉害,还是就有一点点疼?”圆圆回答“有一点点疼。”“哦,打针的疼和那个疼差不多,也是有一点点。”我很坦率地告诉她,然后又说:“摔屁股墩儿小圆圆不哭,打针也用不着哭,是不是?”圆圆点点头。但我能看出她心里还是有一些顾虑和紧张的。于是又给她打起说:“妈妈觉得圆圆很勇敢,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没事。”我的话给了她鼓舞,让她觉得自己很勇敢;又给了她退路,让她觉得想哭也没事。
    我和她说话时的表情始终是又愉快又轻松的。,表现出打针确实是很简单的事。圆圆也坦然了许多,她的愿望肯定是想当英雄,同时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因为妈妈从没骗过她一次,既然只是“有一点点疼”,那也没什么好怕的。
打的时候她很紧张,浑身绷得紧紧的,但没哭。护士看圆圆在打针过程中那么配合,表扬了她。圆圆通过“试验”,觉得打针的痛,确实是能忍住的,心态由此变得很镇静。
    门诊看了几天不太好,就住院了。一个病房有八个孩子,大部分比圆圆大些,两到三岁。每当穿白大褂的人进来,不管是护士还是医生,有时只是进来量体温或问句话,病房里一下就哭成一片,孩子们惊恐万状,宛如羊圈里进了狼。只有圆圆一人不哭不闹,她会停止玩耍,要我抱着她,一脸忧愁的等着。虽然她不喜欢打针,但她已经理性的接受了。扎针过程中她从不乱动,总是很配合。每天她总能受到护士的表扬。
    我看到病房里的一些家长,每天都采用哄骗、威吓、强制的手段让孩子打针,针扎到那些孩子身上好像比别人多痛多少倍似的。家长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没有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
    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有几个原则:
    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二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三是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惭愧。
    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来抓你”,或“吃了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糕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选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尹建莉
作者简介: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
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又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作者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在个性品格方面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学生
版权所有: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苏ICP备13050155号-3
电话:0517-83995786 后台管理
支持第三方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