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互动
 淮安市教育局
 幼趣课堂
 
  家园互动 > 父母茶座
家校携手 见证成长
发布时间:2016/11/4 14:15:32  点击次数:961
     首先非常荣幸马老师、梁老师、朱老师能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分享自己在家庭中对女儿教育的点滴。每个家庭对待孩子的教育可能都有不同,所以我的一些观点不一定十分正确,请大家多指导。
一、培养孩子好的习惯
1、尽可能多地要求孩子
    因为现在的孩子在家中被爷爷奶奶宠着,所以自我意识特别强,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这对孩子的长期成长是不利的。那么作为家长,在一些看起来琐碎的事情中需要将一些正确的观点告知孩子。比如我们在过马路时,会指导孩子要遵守红绿灯的交通规则,过马路前先看看自己的左面,再看自己的右面有没有车;当奶奶回来时说沈欣在公交车上让座没有生气时我们就会表扬她有进步(以前她是不肯给别人让座),并且告知她这是一个优秀大班学生的素养;再如我们对他要求自己的玩具玩完后要自己整理,这样不仅自己知道玩具在哪,而且培养自己整理物品的习惯。可能有的家长会说,孩子还小,有些事情家长代劳即可,千万不要忽视孩子自身的潜力,她们完全有可能做的很好。
2、家长要以身作则
   人们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而且由于孩子处在5~6岁阶段,极容易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为了孩子自身有好的习惯,我们作为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则。比如,周末在家时,为了防止孩子过多的沉迷手机、电视等,首先我们父母就不能不陪她而自个玩手机;我们吃饭前不洗手那孩子自然也不愿去洗手;我们家长周末睡得特别晚,自然孩子也会熬夜……空闲时陪伴,即使无时间时可以用自己的认真工作、认真家务等无形中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3、有步骤的改掉身上的坏习惯
   之前沈欣会早上不喜欢吃早饭,妈妈就制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关于早上吃早饭,如果每天表现好,贴一颗红星星作为奖励,表现不好贴一颗蓝星星以示警告,当红星星达到一定数目时,就可以满足她一次合理的要求。这样的过程性跟踪评价有助于孩子逐步改掉身上的坏习惯,当然也可以用其它方法,宗旨是一样的,让她有做好某件事的意识。
4、培养孩子爱思考的习惯
   可能由于我自己是老师的缘故,我和女儿相处的时候,经常会问她一些问题,我也想知道她心里是怎么想的。有一次,她还很小,我见到家中的电扇,我就让她找家里面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的?她刚开始没注意到,转了一圈回来后,说出了一个让我意向不到的答案:螺丝。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我自己的思维才局限,接着我就追问还有哪些?后来她给出了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电吹风、家里小自行车……可见孩子的思维习惯是需要引导的。还有一次我和她在马路上走,我就问她路灯为什么这么高,为什么不高一些,不矮一些?以她的回答:高了就照不亮了,矮了会撞头……平时父母的这些问题可以不需要明确的答案,可以让孩子去说,而且孩子也喜欢问为什么,这样可以让她思维培养更好些,并且还可以让父母知道她心里的一些想法,一举多得。
二、家长要严格配合老师的要求
    1、为什么要配合老师
   孩子在家属于个体,在学校有同伴,属于群体,而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也是群体生活,因此学校生活是孩子必不可少的。而老师,尤其是幼儿园老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非常重要,老师的专业水平是我们家长所不能及的,老师的一些做法是有深刻原因的,因此对于老师的要求无论是带物品,还是孩子的作业,我们家长都应该克服一切困难保质保量完成。
2、老师对于孩子的影响力非常重大
   沈欣每次回到家总会喜欢和我们说在学校的一些事,她对班级的老师们都非常崇拜,如果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的,她会和我说,我们老师说了……,所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指导。更为难得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比较小,我们大二班的老师都非常负责任,奶奶每次回来都会夸我们大二班的老师,不仅注重孩子的平时习惯教育,而且对孩子也非常关心,作为家长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协助老师。
3、孩子成长需要家校的合力
   由于孩子每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只有学校和家庭施力方向相同,才有最大的效果。我的理念就是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家长,都要努力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这不仅是支持老师工作,其实更是促进自己家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家校的目的是一致的。
4、家长应和老师更多的交流
   这点我自己很惭愧,我自己和老师的交流算比较少,以后努力改之。为什么要有交流,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里氛围是不同的,她的表现是不同的,而且两者之间会相互影响,我们家长要主动告知老师孩子在家的一些情况,也应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这样在遇到一些问题是家长可以更好地协助老师解决。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可能有很多不完善之处,请多包涵。在这里借这个机会,衷心祝愿我们大二班的孩子在马老师、梁老师、朱老师的关心下茁长成长!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我们家长永远会记住孩子的恩师,老师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版权所有: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苏ICP备13050155号-3
电话:0517-83995786 后台管理
支持第三方统计代码